专题报道|十年磨剑:“海淀引导基金系”助力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9月28日,《海淀报》发表了题为《十年磨剑:“海淀引导基金系”助力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的专版报道,以专题形式详细介绍了引导基金运行十年以来的重要成果和未来展望。此前一日,“海淀新闻”已在重要时段播出了《“海淀引导基金系”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的电视报道。


“海淀引导基金系”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出资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负责投资管理。基金系包括创投基金、科转基金、初创期企业股权基金、文创基金等。自2009年成立以来,“海淀引导基金系”已经运行了超过十年。


(以下为报道全文)


2009年,为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海淀区政府设立“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海淀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领域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正式开启了“海淀引导基金系”的建设序幕。


在随后的几年内,以加速初创期科技企业成长为目标的股权投资基金、以支持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引导基金、以推动领军企业跨越式成长为目标的产业并购引导基金等系列基金陆续成立,“海淀引导基金系”逐步成型,为海淀科技创新注入了澎湃动力。


历经10余年的耕耘,如今“海淀引导基金系”也迎来了收获期——据基金管理方、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科学城公司”)统计,截至2020年底,“海淀引导基金系”累计投资的基金和创业项目153个,直接和间接支持的科技企业总数超800家,其中海淀企业占近半数,培育出了50家上市公司、65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收获了累累硕果。


通过与IDG资本、中金甲子、深创投、同创伟业等专业基金,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单位,以及拉卡拉、千方科技、航天科工等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海淀区支持了一大批高精尖项目,把区域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有效弥补了创投市场在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投资短板,持续不断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咬定青山,布局科技创新源头

  

“两代院士、四代科学家,超60年的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这说的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三个具有大型低温装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富海”)。中科富海成立于2016年8月,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营业务为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下游气体的销售。凭借强劲的创新实力,中科富海成功实现了国产大型低温制冷设备领域零的突破,并破解了氦、氖、氪、氙等稀有气体高纯度制备的难题,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储备提供关键的技术手段支撑。


3.jpg


其实中科富海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公司成立之初就遭遇了一次融资“滑铁卢”。“像我们这种早期‘大院大所’的投资项目风险很大,公司刚成立,就有一家谈好的基金中途撤资了。这就好比养孩子一样,小孩子不会走、不会表达,养孩子多累啊,换谁都愿意直接把一个大姑娘娶回家。”回忆起当初的融资经历,中科富海副董事长朱诚感慨。


捉襟见肘的紧要关头,“海淀引导基金系”慧眼识珠,顶住压力在2017年对中科富海进行了投资,为其提供了最早的发展资金和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帮助企业在海淀扎根融入。“从一开始带着我们满海淀找生产场地,帮我们申请人才落户指标,到去年公司进行工商变更时积极帮我们协调专人对接,一直以来,基金管理团队对我们公司的帮助都特别大。”朱诚说。如今,中科富海已成长为我国大型低温制冷设备和稀有气体制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


以“十年坐得板凳冷”的决心,海淀区通过“耐心资本”助力布局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弥补创投市场的薄弱环节,帮助企业跨过“死亡峡谷”,为社会资本以往不敢投、不愿投的“长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送来金融活水。


据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介绍,通过股权直接投资业务,“海淀引导基金系”为海淀区直接培育了一大批“硬科技”企业,布局科技创新源头,打造高精尖产业集群。这其中既有像中科富海、华控清交、灵汐科技、云道智造等已成长为准独角兽的企业,也有忆恒创源、龙芯中科、凌云光视等已申报或筹备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创立于2011年的北京忆恒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忆恒创源”),是一家企业级固态存储产品提供商。根据北京证监局披露的信息和企业财报显示,忆恒创源已于近期启动上市辅导,拟登陆科创板,2020年营业收入实现超7亿。


2.png


相较于“7亿”这个数字,1000万的金额算是一笔“小钱”,然而,在企业成立之初,对于这种物料投入大的研发型企业,“海淀引导基金系”提供的这笔1000万的资金支持就显得尤为珍贵。——“就像给了我一个亿!”忆恒创源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唐志波兴奋地形容道。从刚成立时的30人、平房办公,到如今获得专利50余项、为超900家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高速存储解决方案,“海淀引导基金系”基管团队跟踪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节点,在融资、人才、市场等方面围绕企业深度服务,为忆恒创源的高速成长加燃助航。

 

厚培土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货币的颜色都是一样的,怎么选,得看背后的资源。”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东谈及融资理念时说道,“我有一个原则,融资融的不仅是资金,还要融资源,资金是公司和资源之间的利益纽带。”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控清交”)由清华大学于2018年6月发起设立,是一家致力于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和交易流通,为保护数据隐私提供底层技术支撑的信息技术公司。由于背靠清华大学雄厚的学术资源和人才力量,且公司所处行业具有巨大发展前景,华控清交一经成立,就吸引了众多投资人慕名上门,成为资本和券商竞相追逐的标的。


在众多的意向投资方中,华控清交尤其青睐来自海淀区的资金支持。2018年,“海淀引导基金系”通过股权直投的方式对华控清交进行基金投资。随后,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海淀区政府就抛出橄榄枝,与华控清交签约合作共建海淀区政务大数据加密融合共享平台,为华控清交推进多方安全计算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首试”机会。“海淀引导基金系”,成为了华控清交与海淀区政府之间的纽带,将高新技术与优势资源紧紧连接,加强政府与企业深度合作,为海淀培育一批领军和龙头企业、全面塑造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注入强劲动力。


大数据交易所.png


“正是因为有了这次与海淀区政府的合作基础,才进一步让我们有了和北京市经信局合作建设北京市数据共享开放平台项目的机会,这之后促成了我们以主要技术提供方、发起股东的身份参与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张旭东说道。


十余年来,“海淀引导基金系”直接投资早期科技企业共106家,投资金额近10亿元。被投项目中,累计有35家企业实现了总计30余亿元再融资,平均每家融资金额为8000余万元,平均每家企业估值相比股权投资基金投前增长了近4倍。与投前对比,被投项目累计新增发明专利450余项,著作权600余项,实用新型150余项。


筑巢引凤,撬动资本赋能产业

  

目前,“海淀引导基金系”总规模已近350亿元,其中海淀区财政认缴出资近40亿元,实现政府资金8倍放大。这也就是说——在海淀,政府每投入1元,就能带动约8元甚至更多的社会资金跟投。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海淀引导基金系”吸引了一批优质的社会资本向海淀汇聚。


成立于2013年的北京紫荆华融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荆资本”),是“海淀引导基金系”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一支公司制母基金,也是“清华系”唯一一只市场化的母基金。该基金募集规模8.09亿元,其中返投海淀项目数量135个,投资金额近25亿,超额完成了返投指标。


“海淀是科技高地,人才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使其天然拥有吸引资本、吸引项目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积极返投海淀项目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我们专业化的管理,撬动其他资本对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海淀区产业投资布局的优化。”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进表示。


政府引导基金,重点在于“引”,不仅要引资本,还要引产业。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点燃了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热情。当时,海淀区互联网金融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遍地开花,产业聚集效应显著。一方面,政府亟需新机制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投资机构也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淀牵手中金甲子(北京)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甲子”)共同设立了北京中关村互金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互金基金”),并以此为支点,撬动金融资源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倾斜,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中金甲子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梁国忠介绍,互金基金主要围绕“具有风控能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具有实现金融服务产业功能的垂直行业互联网平台、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服务的企业”三大领域进行投资布局。互金基金设立以来,投资了陆金所、中科金、美团点评、优刻得、寒武纪等13家企业,其中已上市公司6家,包括海淀的美团点评、寒武纪等3家上市公司。该基金的成立,不仅是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领域的一个早期探索,扮演着“探路人”的角色,同时,也在培育初创企业、构建行业生态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

 

创新升级,做优产业发展助推器

 

十年磨一剑,“海淀引导基金系”既是助推海淀创新发展的利器,更是海淀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探索进取的缩影和见证。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为政府引导基金的组织和设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我国政府引导基金步入了规范设立与运作的轨道。“海淀引导基金系”作为先行探索者,用十余年的时间,打造了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样板。


实践证明,“海淀引导基金系”的建设,不仅有效促进了海淀科技产业发展,也为如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协同积累了宝贵经验。“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海淀引导基金系’十年运作实践充分表明,以股权投资引导产业创新,是政府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工具包中的重要一环。”中关村科学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砥砺十余载,创新再出发。在管理好“海淀引导基金系”这块“宝藏之地”的基础上,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传承和发扬服务创新的“耐心资本”精神,又开辟和建设了“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基金系”等全新阵地,布局了奇绩创坛、中科创星、智友天使、清华电子系等系列专注于科技创新的基金,接棒支持了中科富海、华控清交、推想科技等一批优秀项目的发展。


“在管理‘海淀引导基金系’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很多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为我们以后如何更精准地选择合作伙伴、如何更高效地发挥政府资金作用、如何更有力地支持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关村科学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说‘海淀引导基金系’是探索政府使用投资手段助力区域科技产业发展的1.0版本,那么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优化,形成助力区域科技产业发展的2.0甚至更高版本,以更加强大的科技投资服务体系,助力海淀创新发展加速前行。”


qrcode_for_gh_5a1c0d9fe72b_258 (5).jpg

官方微信

网站导航

联系方式

电话:010-68410552

office@zgccity.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73号裕惠大厦A座11层